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康祖杰同志荣获“湖南省先进工作者”称号
4月30日,《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》发布,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副书记、副局长、正高级工程师康祖杰同志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。
康祖杰不忘初心,三十四年如一日,坚守林业基层,扎根大山林区,用奉献精神作墨,写就了一份令国内外专家肯定、让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。近年来,先后荣获“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”“扎根山区优秀人才”、石门县“先进工作者”等称号。
康祖杰同志《三农群英汇》节目画面
15年借贷苦学,只为“不负事业、不负青山”
康祖杰是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,也是干一行、学一行、专一行的人。1990年,他高中毕业后,加入壶瓶山林业队伍,他一边顽强工作,一边刻苦学习。在15年当中,他先后考入中国政法大学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职学习,克服家庭重重困难,咬紧牙关节省钱,四处奔波借贷钱,筹措学费4.7万元,系统学习了财务、法学、动物学、鸟类学等专业知识,取得财务大专学历、法学学士、林学硕士学位。
“学以致用”。他深入开展壶瓶山野生动物调查,撰写的《从壶瓶山野生动物危害现状谈<野生动物保护法>中补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》获湖南电大法学专业论文一等奖。主持鱼类监测,撰写的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与时空分布格局》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奖。发现的淡水鱼类新种“壶瓶山鮡”,成为目前长江中游洞庭湖流域堰鮡属鱼类唯一记录,填补了世界鮡科鮡属鱼类在演化长链中的缺失环节。
他以高中学历起步,全身心投入壶瓶山生态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保护和科研,匠心耕耘,精益求精,成长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发表科研论文41篇,主编科研专著5部,参与编写科研专著6部。
红嘴相思鸟
康祖杰摄26年深山苦行,只为“壶瓶妖娆、壶瓶精彩”
自1998年来,康祖杰26年不辞山高路险,无畏风雪雷电,坚持苦行深耕,忘我科研,每年出勤320天以上,累计加班20000多小时,野外行程2.5万多公里。
为了厘清壶瓶山动植物家底,他60%以上的时间都在野外一线进行资源调查,开展鱼类、鸟类等9个常规监测和中华秋沙鸭、林麝等10多个专项监测。经过20多年努力,壶瓶山动物和植物物种数量比2004年分别增长33%、10%,极大地完善了壶瓶山生物本底。观鸟13年,记录壶瓶山鸟类375种,新增196种;监测鱼类15年,新增鱼类21种,有力佐证了壶瓶山是“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”。
为了摸清“泛壶瓶山区域”鸟类生态,他挤出工资2万多元,自筹资金4.6万元,设置固定监测样线(样点)40多个,10年如一日,在常德河洑森林公园、石门夹山森林公园、仙阳湖湿地公园及县工业园等区域开展鸟类监测,填补了这些区域鸟类资源研究的空白。
他被赞誉为“鸟知音”“鱼伯乐”,能“闻鸟音、观鱼行而知其种属”,能“拾取一叶而知其类属及境内分布”。央视《三农群英汇》以《风雨听山人》对其予以专题报道。他先后组织实施2个国际项目和5个省部级项目,主持或参与编写生态项目规划17个。康祖杰既是科研的强人,也是保护的勇士。2013年夏,他与“在保护核心区电捕野生动物的区外人”展开斗争,率领工作人员进山搜山,最终此案有16人受到法律制裁。
科研从来都是强者引领、率队示范。康祖杰如同“鲁班传技”“公输实战”,带着29名动物学、生物学等专业的同事开展生物资源研究,培养出博士生2名、在职研究生10名、正高工程师1名、副高工程师3名、工程师10名,杜凡章、陈振法等农民也成为业界有名的“土专家”。因科研成果丰硕,壶瓶山2016年被纳入“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”。
珀氏长吻松鼠 康祖杰摄
34年敢闯敢干,只为“奋斗不息、匠作不息”
奋斗者“为有牺牲多壮志”。30余年来,康祖杰志不改、研不辍,很少关切自己及家人。女儿双眼近视到0.2,延误了最佳治疗期,医生说他太不负责,他充满歉意。高强度野外工作,他双腿髌骨软骨磨损达60%。右膝半月板二度撕裂,他瘸拐着跋山涉水,开展野外科研,精耕匠作。
“壶瓶山鮡”是他2007年发现的疑似新鱼种。为了与长江流域鮡属鱼种比对论证,他跑遍澧水、沅水、清江采集标本。2008年不顾汶川地震余震,只身深入白龙江、白水江、嘉陵江上游采集鮡科同属鱼类标本,多次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、西南林业大学请教专家。2016年,唯一以壶瓶山命名的脊椎动物新种“壶瓶山鮡”在《ZOOTAXA》上发表。为了弄清壶瓶山鱼类和鸟类资源家底,2007年他开始调查区内鱼类资源,2010年开始调查区内鸟类资源。他白天采标本、拍照片,晚上对照拍摄的鸟类、鱼类照片或标本,作比对、搞论证,一折腾,少则半宿、多则一晚。凭着这种不怕吃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,2018年和2019年他执笔编写出版了《壶瓶山鸟类图鉴》《壶瓶山鱼类图鉴》。
一支优秀团队,他训练了14年。2011年开始,他带领的科研队伍,要求40岁以下的年轻人必须掌握1-2门动植物监测技能,并根据其兴趣爱好分成6个科研组,指导他们进行野生动植物监测技能实战训练,6个科研组人人练就了一项或几项生物监测技能。通过共同努力,采集制作标本41000份,发现动植物新种11种、中国新纪录种23种、湖南新纪录种392种、壶瓶山新纪录种720多种。
30多年来,他率领团队在保护中科研,在科研中保护,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建区前的54%增长到90.2%,红豆杉、珙桐、林麝、黑熊、中华秋沙鸭等濒危物种种群不断扩大。2023年,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联盟评为“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”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